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且语文能力的培养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本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看、读、赛、演、评、问”等多种语文实践中,实现心灵与文本的碰撞。在师生互动,生生合作,自作探究中展示收获,激发创造潜能,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引导学生体会在悲惨的旧社会穷人所具有的美好心灵。
教学目标:
从桑娜的行动和思想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教学过程:(略述)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继续理解学习课文二、三两个部分。
要求:
(1)齐读课文二、三部分,边读边想,如果由你来演桑娜或渔夫,你准备怎么表演。
(2)分小组练习表演。
(3)指派小组上台表演,在表演中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品味自己喜欢的词或句。
(4)表演结束,评出表演好的同学。
(5)课外延伸,构建联系。
你与桑娜一家是邻居的话,你会帮助他们吗、怎样帮?
反思:
本课设计重在“人”的发展,以人为本,精心设计各种语文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净化了学生的心灵,具体表现在:
一、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小学生好奇心强,凡事都喜欢问个为什么,抓住这一特点,学习这部分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大胆质疑,互相交流,激活思维。结果,学生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层层深入:邻居死了,她的孩子怎么办啊?桑娜把邻居的孩子抱回来,她的丈夫会说她吗?他们以后的生活怎么办呀?…….讲读课文时,师生互动,我鼓励学生随时提问,捕捉学生的思维火花。总之,整堂课以“疑”惯穿始终,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个性得到充分张扬。
二、让学生在演中感悟桑娜的美好心灵
学生们对表演特别感兴趣,这两部分的表演,学生热情很高,纷纷选择自己想扮演的角色。表演的学生演得准确而传神,活灵活现,观看的学生津津有味,兴趣盎然,注意力格外集中。这样促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思维能力也得到发展。
三、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节课,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角色演一演,并一起讨论,学生之间相互启发,深化了对知识的认识,广收信息,增强了主动探究的能力,大胆交流,加强了交往的实践。学生感受到了合作的力量,培养了群体意识。
民胜小学 周厉
上一篇:假如我也是学生
下一篇:2008年中考语文复习辅导必备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普通高中学分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2010-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