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
内容调整 |
教学时间安排及操作建议 |
与之配合教学内容 《温度与水的变化》 | |||||
时间安排 |
操作建议 | |||||||
第一课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
增加“透明播种” |
1课时 |
主要活动: (1)记录我们的想法 (2)观察种子、预测种子即将发生的变化。 (3)播种透明种植(杯子种子) 建议:1、本课的种子可以用花生、黄豆等大一点的,并用水先浸泡。 1、 可以将第二课的在透明杯里播种提到活动二后进行,并让学生预测先长什么,后长什么。 2、 杯子植物放在实验室,老师管理,以便学生下一节课能看到现象。 布置好下一课所需材料:花盆(大小规定、最后能班上统一购买)营养土,透明胶(大)、卡纸 |
| ||||
第二课
种植我们的植物 |
种植
记录计划
根的观察 |
1课时 |
主要活动:第一部分: (1)、种植活动(教师指导下播种)种子30摄氏度的温水浸泡2、3小时,播种深度1厘米左右。 (2)、教给管理方法(浇水) 和要求;(可以制成小卡片,让学生贴在花盆上) (3)、调动记录兴趣、明确记录内容、教给记录方法。 (4)、小组设计记录本,明确分工。 (5)、老师展示优秀小组、指导落后小组 建议:1、小组必须保证一盆放在实验室或教室里。(即使要放教室的,请在发芽后并长出叶子后再放到教室去) 2、教师自种一批,及时补充给学生 3、与班主任联系:教室里植物的管理问题,学生观察记录问题 4、与科技活动月配合,进行种植展示、种植小报评比等活动。 5、记录管理:植物宝宝成长记录、植物生长日历等形式。 第二部分:观察透明杯中种子的变化情况,认识根,了解根生长情况以及根的作用。 |
| ||||
第三课
我们先到根 | ||||||||
第四课 种子变成了幼苗 |
交流一 |
10分钟 |
建议:第一次交流:芽出土后 (交流:出土时间、幼芽的样子、茎的颜色、粗细)10分钟 |
温度和温度计(重点:观察温度计结构、掌握正确读数和记录,为本单元后续内容服务, | ||||
交流二 |
10分钟 |
建议:第二次交流:长出第二对、三对真叶后 (交流:叶子的样子、数量、排列;茎的颜色、粗细等。推测下一对叶子会怎样生长)10分钟 |
测量水的温度(重点:学会并正确操作温度计 | |||||
交流三 |
20分钟 |
建议:第三次交流:又增加了一、二对叶子后,(20分钟) 1、 总结叶子的排列 2、 推测为什么这样生长 3、 介绍叶子能制造食物。 |
测量水的温度:重点对上一课时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渗透温度与热量变化的关系。 | |||||
第五课 茎越长越高 |
交流 |
20分钟 |
建议:最好等到快开花之前再进行交流 交流:1、从出土到现在,茎的粗细、颜色、硬度、高度变化数据 2、预测还会发生的变化,主要是高度的变化。 3、介绍植物茎的运输作用 4、出示“芹菜茎的吸水装置”思考可以证明什么?为什么? |
水珠从哪儿来(重点:让学生根据现象做出推测,并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完善预测,指向验证的问题。并初步设计验证方案。 | ||||
第六课 开花了、结果了 |
交流一 |
5分钟 |
建议:在部分学生的植物出现花蕾时交流:(5分钟) 1、 植株上出现的明显变化,你能推测什么? 2、 花蕾长在植株的什么部位?有几个?预测花的颜色。 |
水珠从哪儿来(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并形成概念,解释露的形成,并推测霜的成因,引出继续探究的问题——水结冰了 | ||||
交流二 |
15分钟 |
建议:每个小组的植物都开花时交流:(15分钟) 1、 开了多少朵?还会开多少多? 2、 展示植株的照片、花的照片 3、 比较植株的茎的变化。 4、 预测花凋谢时的变化。 |
水结冰了(重点:食盐的量一定要足够,用薄的易拉罐盛少量水,刚过温度计液泡即可) | |||||
交流三 |
10分钟 |
建议:每个小组都结出果实后交流:(10分钟) 1、 果实的颜色、形状 2、 果实与花的关系。 |
冰融化了(重点要让学生建立起水和冰在互相变化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认识) | |||||
第七课 我们的大丰收 |
收获种子单元总结 |
一课时 |
建议:等到每个小组都至少有一个成熟果实时进行。 主要活动:第一部分: 1、 交流成熟果实的颜色,推测内部有什么。 2、 解剖果实,观察种子,统计种子数量,得出种子数量常数。 3、 估算自己小组能收获多少种子,体验大丰收的喜悦。 第二部分:总结凤仙花的一生 1、 主要生长过程及时间 2、 每个阶段的时间 第三部分:交流种植心得、感受。 |
| ||||
下一篇:李磊缘何举起屠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