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区)教研室、教育学会,市教育直属中小学:
为深化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改革,展示广大教师教学风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学质量,增强教学实效性;为鼓励德育工作者从事德育研究,交流德育工作经验,提高德育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我市决定参加中央教科所举办的“教科版第五届《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优秀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教学课件、优质课评选活动”和四川省教科所“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优质课观摩活动”、“四川省中小学德育专题论文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优质课
以教育科学出版社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为依据,对一堂完整的课堂教学刻录成DVD格式光盘,时间40分钟(参看附件1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优质课评审标准)。每个县(区)至少2堂,于2011年4月7日前将光盘、电子文档(教案、优质课推荐表)送巴中市教科所。
二、论文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优秀教学论文,每县(区)至少2篇。截止日期2011年4月7日。
中小学德育专题论文,每县(区)至少5篇,上报的材料包括:参评论文打印稿1份;参评论文电子稿1份。电子稿的署名与内容必须与打印稿相同,如有出入,以打印稿为准。截止日期2011年5月17日。论文选题参考见附件3。
三、教学设计、教学课件
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课件以教科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为依据,其余要求参看附件4。各县(区)共报送2件。截止日期2011年4月7日。
我市将组织专家对报送的作品进行严格评审,再将优秀作品报送省级参评。
巴中市教育学会
二O一一年三月十一日
附件1: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优质课评审标准
项目 |
评估要素 |
分值 |
教学 活动 设计 |
教学目的明确,目标导向正确,符合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切合学生实际。 |
20 |
活动设计能有效地达成目标。 | ||
活动设计巧妙、新颖,富有创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 | ||
体现体验、探究、回归儿童生活等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 ||
课 堂 教 学 实 施 |
教学思路清楚,语言表达准确、流畅。无科学性错误。 |
30 |
对学生活动进行积极的引导。善于发现和指导学生在课上生成问题。 | ||
对学生课上活动表现进行恰当、有效的评价。 | ||
关注每一个同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 ||
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性、操作性等实践活动(如课前调查活动及其他教学活动)。 | ||
体现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性,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思考和研讨空间。 | ||
活动 效果 及 学生 表现 |
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开展合作学习。能实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
30 |
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程度高。能对学习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究,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 ||
学生具有对学习的探究兴趣。能在学习中提出有意义的问题,进行有创意的活动。 | ||
教学活动能体现出对学生生活的引领和在原基础上的提升。 | ||
课件及 工具的 应用 |
课件设计能体现教学目标和对教学内容的补充升华。 |
20 |
课件设计能体现交互性、直观性和创新性。 | ||
课件及教学辅助工具运用得当。 | ||
课件及教学辅助工具操作方法正确。 |
附件2:优质课推荐表 (点击下载)
附件3:2011年四川省中小学德育专题论文选题参考
1.中小学生规则意识基本理论研究,如“规则意识与中小学德育目标的关系”、“中小学生规则意识的行为表现”、“影响学生规则意识形成的因素分析”;
2.中小学生规则意识的现状,如“高三学生规则意识现状调查”、“城市流动儿童规则意识现状调查”;
3.中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途径与方法研究,如“合作学习中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通过学科渗透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如何利用班级制度建设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家校合力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培养规则意识不能以罚代管”;
4.专项教育中的规则意识培养,如“依托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消防安全教育中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
5.特定地区或人群规则意识的培养,如“城乡结合部学校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研究”、“农村寄宿制学校走读学生的规则意识培养策略”;
6.中小学生规则意识培养个案分析,如“小王是怎么变‘规矩’的”;
7.中小学生规则意识培养比较研究,如“不同民族学生规则意识的表现与培养策略”、“国外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基本经验”;
8.其它。
附件4:教学课件参评要求
1.作品内容应配合教科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要求符合新课程倡导的理念,能较好地体现教学活动目标,并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符合本年龄段儿童的特点和认知规律。
2.参选作品必须为原创,参选作品中所使用的素材不得侵犯第三方的著作权以及其他权利。
3.作品应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禁止出现政治性错误、色情、暴力内容的画面,避免出现科学性错误;动画的字幕、提示信息应使用中文,字迹清晰。
4.课件以教材中的教学环节为单位,要求富有创意,方便教师进行课堂教学。
5. 课件要求平台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