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28日,2025年全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展评暨万意林巴山名师工作室教学研讨活动在通江县实验中学成功举办。活动以问题式教学撬动法治教育纵深推进和科学思维的培养路径,彰显思政课时代魅力。12堂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共享共研,2位点评专家靶向指导,从课堂实效把脉到育人范式重构,精准锚定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新模式。
法治教育主题课例亮点纷呈
巴中四中邵媛老师用“AI魔改”这面数字照妖镜,带学生破解法治国家建设密码。从AI恶搞剪辑到换脸侵权,再到思考AI应用边界,这堂“科技+法治”跨界课,培养学生树立科技伦理意识,并进一步增强数字时代公权力介入科技治理的政治认同。
通江县实验中学林佳香老师创新开发“文旅法治融合课程”,以通江县域文旅产业为实证样本,解构法治政府建设与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共生机制。课程采用嵌入真实治理情境的问题式教学法,为学生建构起“法治化营商环境→文旅产业增值”的认知图式。
通江涪阳中学加珊珊老师把"问政四川"民生诉求平台搬进教室,学生们化身“热心市民”在真实网络问政案例中破解住房、交通及电诈等治理难题。这堂法治课用“沉浸式政务体验”解码法治政府建设,让00后学生在角色转换间触摸法治温度。
西华师大附属巴中实验中学廖晓晓老师通过电瓶车治理这面“法治放大镜”,带领学生拆解真实执法难题。以全链条仿真场景系统解构法治政府各部门协作机制,引导学生在动态治理情境中认知依法行政的实践逻辑与制度张力。
恩阳中学李瑶老师巧借3.15晚会曝光案例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层层递进的消费维权案例分析,生动揭示了“法治红线”如何守护百姓餐桌安全,让学生在真实社会热点中感知法治力量。
平昌中学蔡淑芸老师创造性采用以案释法、一案到底的教学法,以余华英拐卖案为贯穿线索,通过案情还原、案件判决、行为探讨三个维度,帮助学生建构起对法治社会建设的立体认知。
科学思维培养专场创新迭出
通江中学向宁老师以DeepSeek人工智能为教学载体,围绕DeepSeek这款智能软件的诞生、功能、隐私保护与应用,层层设置问题阐释逻辑三律,引导学生以科学思维驾驭技术浪潮,推动人工智能向善发展。
恩阳中学余委老师创新运用“哪吒三相”教学法,以神话形象阐释逻辑三律:以友善的哪吒诠释同一律,阐释思维确定性;以会变的哪吒解析矛盾律,演绎矛盾对立的辩证法则;以自主的哪吒剖析排中律,展现非此即彼的思维决断,实现了课堂教学趣味性与知识性的统一。
南江县实验中学王晓雪老师设计的“科学思维赋能乡村振兴”议题式教学,分别设置了科学思维解读农村70年政策之变,用科学思维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借科学思维建言家乡高质量发展三个议题,带领学生在学习科学思维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
巴中中学周雁玲老师以数学常数π为思维载体设计的沉浸式教学案例,展现了数学史与科学思维培育的深度融合。以历史重演教学法还原祖冲之计算π值的思维场景,并设计“我是小小数学家”、“我是小小预言家”和“我是小小检验家”三环节,带领学生在动手、动笔、动脑的过程中体味科学思维的魅力,彰显跨学科教学风格。
平昌中学杜天成老师以DeepSeek智能系统为载体设计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辨错求真中领会科学思维的思维素养意义,在创新求实中学习科学思维的思想政治意义,在砥砺求知中明晰学习科学思维价值启示,实现了人工智能技术与思维素养教育的深度融合。
巴中二中张健老师以《孙子兵法》为载体的跨学科教学中,带领学生在学习兵法名句中提升思维素养,继而在深入剖析“围魏救赵孙膑之胜”以及“官渡之战袁绍之败”两场战争中学习科学思维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实现了历史军事谋略与现代科学思维培育的有机融合。
专家引领明方向
巴中三中杨如华老师立足课堂教学实践,从问题设计精准度、任务驱动实效性、学生参与深度三个维度对高一年级6节政治课进行系统评析,并作《问启思维,政见实效——高中政治问题式教学提质策略探析》专题讲座。讲座着重阐释问题式教学中问题建构的六维标准:效度、深度、宽度、广度、高度、维度,为思政教师问题设计提供结构化指引。同时提出教学设计需实现思维过程化、可视化和规范化,揭示课堂教学实效的生成逻辑——通过创设具身性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事可做,在“做事”中实现素养内生。
巴中中学詹爱春老师从教学目标与学科素养的落实与达成、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实施、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三个维度对高二6节课进行了精彩点评,并作《问题式教学赋能逻辑思维课程实践路径》专题讲座。讲座聚焦逻辑与思维课程特质,系统阐释三大核心命题:一是注重激活学生兴趣;二是要注重问题设计科学性维度、层次性架构和进阶性设计;三是要注重教学动态调控,为逻辑思维类课程的问题式教学提供结构化实施框架与操作性行动指南。
市教科所王树林所长对全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深化问题式教学实践提出三方面要求:第一,要求教师深入研读教材内容、精准对标课程标准、深入探讨新教材综合探究模块,实现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有机统一。第二,把握教学双要素,强调通过创设具象化教学情境嵌入结构化问题链,破除“情境虚设”与“知识悬浮”两张皮现象,引导学生在动嘴、动手、动脑多维互动中提升关键能力。第三,提醒思政教师不要滥用AI,要辩证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既要善于借助AI设计教学,更要坚守思政教育本质,避免过度技术依赖导致教学设计同质化、浅表化倾向,始终确保育人过程原创性与思想性。
廖晓晓、周雁玲、林桂香、蔡淑芸4名老师喜获一等奖,余委、张建、杜天成、王晓雪、向宁、李瑶、邵媛、加珊珊8名老师获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