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有效导入新课
南江县正直中学 许长青
导入新课也叫开课,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重要环节。有效导入新课,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习浓厚的兴趣,激发其内在的求知欲望,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使课堂活动的开展变得顺利充分,从而能提高课堂效率。
有效导入新课是如此重要,那么,怎样导入新课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我们先来看看《愚公移山》的四种导入。
导入一:
师:上一课(注:指正式上课前用20分钟时间让学生自读课文。)同学们自读了《愚公移山》,我检查了一下,同学们学习得很好,老师非常满意!现在我们先一起来把文章朗读一遍,好吗?
(学生齐声朗读全文。读毕,有学生提出“亡”字错读了“wáng”,教师让同学们共同订正)
师:下面请同学们提提看,在自读中有什么问题。
生:“河曲智叟”的“曲”是什么意思? ……
(接下来师生互动,解决自读中出现的问题,理清人和事等)
导入二:
《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寓言中的名篇,这个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徐悲鸿,曾以“愚公移山”为素材,创作了一幅同名的巨幅图画,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45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致闭幕词时,提到过“愚公移山”的故事,他用这个故事教育全党:只要能团结全国人民大众和我们一齐奋斗,就一定能夺取革命的胜利。那么,到底什么是“愚公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还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
(接下来是检查预习,诵读课文,讨论问题等)
. 导入 三:
巍巍的三峡是举目“高峡”,几年前人们还曾认为毛泽东的“高峡出平湖”是夸张的梦话,而今天,随着三峡水利工程的建成,梦话变成现实,高峡真正出平湖.那么,一个人搬走两座大山是不是仍是奇闻笑谈呢?好,我们这节课学习<<愚公移山>>,来认识这位移山的愚公吧。《愚公移山》。
(接下来是初读课文,互读课文,再读课文,指出通假字,试译课文等)
导入四:
教师以两种写法板书课题如下:
愚 公 移 山 愚 公 移 山
让学生读完课文后,看哪一种最符合自己的看法。并和同学交流。
(接下来师生对话,达成共识;品味文字,情景朗读;故事链接,对比启思;深入语言,还原情景;另辟蹊径,总结提升)
这四种导入哪一种最有效呢?老师们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弄明白衡量有效导入的标准是什么。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是教学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新课的导入也不例外。笔者认为新课的导入要达到促进学生的发展目标,必须要符合以下几点:
一、导入内容的科学化。
(一)导入的内容不能游离当堂课的学习目标。新课的导入是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整堂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任何忽视整体,仅从局部着眼的看法都是错误的。不管导入的语言多么精彩,设计是多么新颖,只要导入的内容与这堂课的学习目标无关或者关系不大,它都是多余的。因为这样的导入既浪费学生学习的时间,又分散了学生的时注意力。因此,我们应该坚持局部服从整体的原则,运用系统论的原理来设计新课的导入,以便发挥整体的最大效益。
(二)导入的内容应与下面的教学环节紧密相连。教学的环节应当环环相扣,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延伸,有利于教学顺利地推进。
(三)导入的内容应符合学生的实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率的高低,要通过学生的发展来体现。因而导入的内容要照顾到学生的年龄、性格、兴趣等特征。
二、导入的方式应当“陌生化”。
“陌生化”原本是一个著名的文学理论,这个理论强调的是在内容与形式上违反人们习见的常情、常理、常事,同时在艺术上超越常境,给读者以“陌生化 ”的表象,从而引起读者感官的刺激或情感的震动。克雷齐在《心理学纲要》中指出,人们对外界的刺激有“趋新”、“好奇”的特点,而那些“完全确实的情境(无新奇、无惊奇、无挑战)是极少引起兴趣或维持兴趣的”。所以新奇的东西才能唤起人们的兴趣,才能在新的视角、新的层面上发掘出自我本质力量的新的层次并进而保持它,而“陌生化”正是化熟悉为新奇的利器。我们每位老师天天给同样的学生上课,容易产生定势思维,设计出同种形式的导入方式。我们所教学生也就容易产生审美疲劳,从而失去学习激情。我们应当借鉴文学上“陌生化”的原理,经常设计一些新颖的导入,以达到激发学生、引人入胜的效果。
三、导入的时间应当简短化。
数学上讲在单位时间内,做工越多,效率就越高。同理,在最短的时间里,促进学生的最大发展,我们的教学就最有效。导入新课也应遵循这一原理。一节课45分钟,老师导入的语言过长,花费的时间就多,学生学习的时间就相对少了,学习效率就会降低。就一般情况而言,导入新课不得超过5分钟。湖北特级教师余映潮更是提出了直入课题的说法,并要求他的弟子导入新课不得超过3分钟。究其原因,导入新课不过是教师的主导行为,如果占用时间过多,主导行为就会变成主体行为。
现在回过头来看《愚公移山》的四种导入。第一种内容科学,衔接紧密,短小精悍,平淡而有严谨,堪称导入的范本;第二、三种游离了本堂课的学习目标,与后面的教学环节脱节,看似内容丰富、文采飞扬,实际上是无效导入;第四种设计巧妙,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具有科学性、启发性、新颖性、简洁性,且构成全文教学的主轴,堪称导入的经典。
总之,有效的导入应象安塞腰鼓一样,第一锤就落到学生的心上;又象磁石一样,紧紧地吸住学生,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上一篇:走进“口语交际”
下一篇:山区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探索
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关于组织参加四川省作文教学专题研讨暨名师工作室教师成长策略研讨活动的通知
2019-10-21巴中市职业教育教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年会在巴中市职业中学召开
197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