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 中 市 教 育 局
巴中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关于组织开展“中国100幅经典书画进校园巡展”活动的通知
各县(区)教育局、语委办,市教育直属学校: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教育部《关于中小学生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深入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书画艺术修养,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引领广大学生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吸纳人类先进文化成果,提高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省教育厅、省语委、省文明办决定于2014年11月6日、7日到巴中市开展“中国100幅经典书画进校园巡展”活动。各县(区)和市教育直属学校按照附件要求选派参观人员,并指派1名领队,负责巡展期间的组织管理等工作,特别注意活动期间的师生安全,参观人员不得乘坐无营运资质的交通车辆。
附件:1.巴中市“中国100幅经典书画进校园巡展”活动方案
2.巴中市书画展日程安排表
3.中国100幅经典书画巡展目录表
附件1:
巴中市“中国100幅经典书画进校园巡展”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和教育部《关于中小学生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深入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书画艺术修养,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引领广大学生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吸纳人类先进文化成果,提高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
二、活动主题
走近大师,赏析经典,陶冶情操,提高素养。
三、活动组织:
(一)主办单位: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承办单位:四川省校园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成都文理学院。
协办单位:巴中市教育局、巴中市语委、巴中中学
(二)巴中巡展领导小组组长: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市教育工会主席 刘君凯
副组长:德体卫艺科科长 闫朝太
巴中中学校长 刘兆嘉
市语委办主任 文江邻
“9+
成 员:德体卫艺科 杨述雄
市教科所 蒲仕国
市语委办 马文礼
市语委办 钱 军
市语委办 杨 莉
巴中中学教科室主任 杨廷前
巴中中学教科室副主任 王 杰
四、活动地点
巴中中学云屏校区多功能学术报告厅。
五、参展人员
(一)书画巡展开幕式(6日上午)
各县(区)教育局分管科(股)长、学校部分美术教师及学生代表。
(二)书画巡展期间(6日下午——7日下午)
各县(区)选派20名美术教师,市教育直属学校所有美术教师和巴中城区高中、初中学生代表(以高中学生为主)及书画爱好者。
六、活动时间
(一)
(二)
(三)11月6日——7日书画展。
(四)
七、其他
(一)活动联系人
1.巴中市教育局德育体卫艺科
杨述雄 5263937(办),13541782655
2.巴中市教育局语委办
钱 军5253112(办),18981680069
(二)活动安全
1.各参展单位负责本单位参展人员安全。
2.成都文理学院负责巡展书画作品安全,巴中中学协助。
3.布展联系人(负责):王 杰(教科室副主任)13684475000
(三)请各县(区)教育局、市教育直属学校按附件2分配的名额于11月3日上午11点钟前,将参展教师、学生名单的电子文档,发至市语委办(343492774@qq.com)邮箱,便于安排布置有关工作。
(四)本次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交通、食宿费用回原单位报销。
附件2
巴中书画展日程安排表
时 间 |
内 容 |
参展单位 |
人数 |
|
开幕式 |
各县(区)各派20名美术教师,市教育直属学校所有美术教师。巴中中学学生200人。 |
300-400人 |
|
书画名家讲座、参观书画展 |
各县(区)各派20美术教师,市教育直属学校所有美术教师。 |
120人 |
(16:00—17:00) |
参观书画展 |
巴中三中参观团 |
100人 |
龙泉外国语学校参观团 |
100人 |
||
(10:00—11:00) (11:00—12:00) |
参观书画展 |
巴中高级中学参观团 |
100人 |
巴中二中参观团 |
100人 |
||
巴中四中参观团 |
100人 |
||
|
参观书画展 |
巴中六中代表团 |
100人 |
说明:每位参加书画观摩展示人员需提前15分中到达。每个参展单位必须至少派1名领队,负责学生巡展期间的组织管理等工作。
附件3
朝代 |
作者 |
作品 |
朝代 |
作者 |
作品 |
晋 |
陆机 |
《平复帖》 |
北宋 |
黄庭坚 |
《砥柱铭》 |
东晋 |
王羲之 |
《万岁通天帖》 |
北宋 |
米芾 |
《蜀素帖》 |
东晋 |
王羲之 |
《三希堂之快雪时晴帖》 |
北宋 |
苏轼 |
《赤壁赋》 |
东晋 |
王羲之 |
《三希堂之伯远帖》 |
北宋 |
颜真卿 |
《祭侄文稿》 |
东晋 |
王羲之 |
《三希堂之中秋帖》 |
南宋 |
刘松年 |
《四景山水图-春》 |
东晋 |
王献之 |
行书《鸭头丸帖》 |
南宋 |
刘松年 |
《四景山水图-夏》 |
唐 |
阎立本 |
《历代帝王图》 |
南宋 |
刘松年 |
《四景山水图-秋》 |
唐 |
张萱 |
《虢 |
南宋 |
刘松年 |
《四景山水图-冬》 |
唐 |
欧阳询 |
《仲尼梦奠帖》 |
南宋 |
刘松年 |
《罗汉图之猿猴献果》 |
唐 |
诸遂良 |
《兰亭序》 |
南宋 |
刘松年 |
《十八学士图》 |
唐 |
冯承素 |
《兰亭序》 |
南宋 |
刘松年 |
《天女献花图》 |
唐 |
周昉 |
《簪花仕女图》 |
南宋 |
佚名 |
《歌乐图》 |
唐 |
李白 |
《上阳台帖》 |
南宋 |
马远 |
《踏歌图》 |
唐 |
陆柬之 |
《文赋帖》 |
南宋 |
佚名 |
《秋兰绽蕊图》 |
唐 |
韩干 |
《神骏图》 |
元 |
任仁发 |
《出圉图》 |
唐 |
孙位 |
《高逸图》 |
元 |
吴镇 |
《渔父图》 |
唐 |
张旭 |
《古诗四帖》 |
元 |
赵孟頫 |
《鹊华秋色图卷》 |
唐 |
怀素 |
《自叙帖》 |
元 |
王蒙 |
《葛稚川移居图》 |
唐 |
韩滉 |
《五牛图》 |
元 |
赵孟頫 |
《浴马图》 |
唐 |
李昭道 |
《明皇幸蜀图》 |
元 |
佚名 |
元人集锦卷 |
五代 |
杨凝式 |
《韭花帖》 |
明 |
董其昌 |
《葑泾仿古图》 |
五代 |
黄荃 |
《写生珍禽图卷》 |
明 |
徐渭 |
《黄甲图》 |
五代 |
佚名 |
《丹枫呦鹿》 |
明 |
唐寅 |
《事茗图》 |
五代 |
顾闳中 |
《韩熙载夜宴图卷》 |
明 |
唐寅 |
《柴门掩雪图》 |
北宋 |
巨然 |
《层岩丛树图》 |
明 |
唐寅 |
《松井扬鞭图》 |
北宋 |
李成 |
《晴峦萧寺图》 |
明 |
唐寅 |
《王蜀宫妓图》 |
北宋 |
王居正 |
《纺车图》 |
明 |
唐寅 |
《悟阳子养性图卷》 |
北宋 |
王诜 |
《渔村小雪图卷》 |
明 |
文徵明 |
《古木寒泉》 |
北宋 |
武宗元 |
《朝元仙仗》 |
明 |
文徵明 |
《枯木疏篁图》 |
北宋 |
佚名 |
《洛神赋图卷》 |
明 |
文徵明 |
《柏树竹石图》 |
北宋 |
赵昌 |
《写生蛱蝶图卷》 |
明 |
仇英 |
《校园仙境图》 |
北宋 |
赵佶 |
《听琴图》 |
明 |
王铎 |
临《张芝帖》 |
北宋 |
董源 |
《夏景山口待渡图》 |
明 |
商喜 |
《关羽擒将图》 |
北宋 |
范宽 |
《溪山行旅图》 |
明 |
沈周 |
《魏园雅集》 |
北宋 |
郭熙 |
《早春图》 |
明 |
八大山人 |
行书中堂 |
北宋 |
苏轼 |
行书《洞庭中山二赋》 |
明 |
仇英 |
《携琴访友图》 |
北宋 |
李公麟 |
《西岳降灵图卷》 |
清 |
冷枚 |
《春阁倦读轴》 |
北宋 |
张择端 |
《清明上河图》 |
清 |
冷枚 |
《百子图》 |
北宋 |
四大家 |
《宋四家调》 |
清 |
沈铨 |
《松梅双鹤图》 |
清 |
郎世宁 |
《郊原牧马图》 |
清 |
吴历 |
《槐荣堂图》 |
清 |
郎世宁 |
《雪点雕图》 |
清 |
石涛 |
《古木垂荫图》 |
清 |
朱耷 |
《鱼石图卷》 |
清 |
慈禧 |
《寿桃图》 |
清 |
朱耷 |
《古木双鹰图》 |
现代 |
张善孖 |
《林岩虎》 |
清 |
朱耷 |
《荷塘双凫图》 |
现代 |
张大千 |
《光明顶》 |
清 |
弘历 |
《山水八开》 |
现代 |
张大千 |
《山水图》 |
清 |
郑板桥 |
《丛竹图》 |
现代 |
张大千 |
《荷花》 |
清 |
黄炎培 |
《书法对联》 |
现代 |
齐白石 |
《荷花蜻蜓图》 |
清 |
任伯年 |
《荷花蜻蜓》 |
现代 |
齐白石 |
《猫趣图》 |
清 |
沈蓉圃 |
《同光名伶十三绝》 |
现代 |
齐白石 |
《群虾图》 |
清 |
黄夔 |
《山水人物手卷》 |
现代 |
徐悲鸿 |
《奔马回眸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