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关于巴中市第五届“微型课题研究优秀成果”评审结果公示
按照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关于开展巴中市第五届“微型课题研究优秀成果”评选活动的通知》(巴教研〔2015〕4号)要求,经本人申报,各学校推荐,县(区)初评,市教科所进行资格复审和组织专家评审,共评出“第五届微型课题研究优秀成果”394项。其中,一等奖80项、二等奖151项、三等奖163项。现将评审结果予以公示(名单附后),公示期自即日起为期7天。若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实名进行反映。
联系人及电话:唐宗,13308295508。
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附件:
巴中市第五届微型课题研究优秀成果获奖名单
成 果 名 称 |
主研人 |
主研人单位 |
等级 |
六年级学生计算失误成因及对策 |
蒲自力 |
通江县浴溪小学 |
1 |
高中生对未来职业规划的现状调查研究 |
欧凌峰 |
通江县铁佛中学 |
1 |
小学数学复习课“八步法”教学模式的研究 |
刘 强 |
通江县实验小学 |
1 |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策略 |
王 英 |
通江县实验小学 |
1 |
农村小学科学课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策略 |
向思瑶 |
通江县广纳小学 |
1 |
小学数学教材中对话框的有效利用策略 |
何琼英 |
通江县药铺小学 |
1 |
基于课堂教学展评的小学数学“磨课”策略——以“运算定律的整理与复习”为例 |
张进华 |
通江县教研室 |
1 |
农村小学家风促学风“三阶两步”法 |
赵仕坤 |
通江县沙溪小学 |
1 |
农村小学留守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策略 |
谷 芹 |
通江县铁佛小学 |
1 |
2014年通江县城区五年级学生学业水平现状调查报告 |
王 欢 |
通江县六完小 |
1 |
小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的有效策略 |
戚 伟 |
通江县六完小 |
1 |
培养小学生习作能力策略 |
张坤菊 |
通江县六完小 |
1 |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五步”策略 |
李 艳 |
通江县六完小 |
1 |
小学生经典诗文记忆策略 |
李琼芳 |
通江县长乐小学 |
1 |
农村小学生高效记忆英语单词教学策略 |
董淋芳 |
通江县正文小学 |
1 |
小学低段课堂管理问题及对策 |
金 敏 |
通江县正文小学 |
1 |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张扬学生个性发展的指导策略 |
杨茂兰 |
通江县教研室 |
1 |
新课程课堂教学三维评价策略 |
雷 斌 |
通江中学 |
1 |
初中生逆反心理矫正策略研究 |
吴海峰 |
通江中学 |
1 |
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提问策略的研究 |
王晓丽 |
通江中学 |
1 |
强化语境意识以提高词汇运用能力的策略研究 |
|
平昌县第三中学 |
1 |
小学四年级学生简便运算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
彭福丽 |
平昌县实验小学 |
1 |
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策略 |
孙晓英 |
平昌县进修校 |
1 |
小学一年级自主识字有效评价策略的研究 |
夏秀华 |
平昌县进修校 |
1 |
课外阅读与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 |
郭春敏 |
平昌江口二小 |
1 |
小学真情作文教学五步曲 |
王雪梅 |
平昌江口二小 |
1 |
小学中段语文书面作业有效批改的策略 |
冯 毅 |
平昌县涵水小学 |
1 |
提高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的策略 |
郑淑丽 |
平昌县龙岗初中 |
1 |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课堂教学模式 |
王玉华 |
平昌县坦溪小学 |
1 |
八年级学生语文自主阅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
何 静 |
平昌县高升小学 |
1 |
八年级语文作文批改的有效策略 |
赵杨梅 |
平昌县高升小学 |
1 |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探究 |
苟 刚 |
平昌县望京小学 |
1 |
“好读书——读好书——书读好”课外阅读习惯培养模式 |
谢 霞 |
平昌县信义小学 |
1 |
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训练的实践 |
冯仕江 |
平昌县教研室 |
1 |
“TDPP”“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探究 |
明戈利 |
巴中中学 |
1 |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 |
张 毅 |
巴中市第三中学 |
1 |
中职学生学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程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
朱东梅 |
巴中市职业中学 |
1 |
小学生数学课堂倾听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
周良平 |
巴州区第七小学 |
1 |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报告 |
高菊华 |
巴州区第三小学 |
1 |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
王娅丁 |
巴州区曾口小学 |
1 |
小学低段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方法 |
高金山 |
巴州区寺岭小学 |
1 |
城区薄弱学校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 |
李忠育 |
巴州区第八中学 |
1 |
巴中市高中学校体育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 |
冷 勇 |
巴州区奇章中学 |
1 |
四川省高考思想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 |
徐经贵 |
巴州区奇章中学 |
1 |
课改背景下普通高中体育课“半开放式”教学模式 |
李 鹏 |
巴州区奇章中学 |
1 |
利用红色资源构建特色班级文化的策略 |
王 磊 |
巴州区化成小学 |
1 |
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复习课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
温雪华 |
巴州区第四小学 |
1 |
山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策略 |
赵小梅 |
南江县教研室 |
1 |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七要诀” |
廖良国 |
南江县教研室 |
1 |
课本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
陈 俊 |
南江县长赤九义校 |
1 |
塑造小学高段学生阳光心态的策略研究 |
邱 菊 |
南江红光镇小学 |
1 |
构建小学体育高效课堂教学“六部曲” |
何家国 |
南江县兴马九义校 |
1 |
小学低段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策略研究 |
张 丽 |
南江县沙河镇小学 |
1 |
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培养策略 |
岳晓玲 |
南江县凉水小学 |
1 |
小学低段学生写好小作文的研究 |
胡 琼 |
南江镇第四小学 |
1 |
体育与健康“3+3”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
孙 敏 |
南江镇第四小学 |
1 |
构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
赵定才 |
南江正直中学 |
1 |
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读书笔记”能力培养研究 |
蔡 莉 |
南江正直中学 |
1 |
规范小学生英语字母书写方法的研究 |
杨 晓 |
南江实验小学 |
1 |
小学作文多元化批改方式的研究 |
彭丽容 |
南江县实验小学 |
1 |
对小学生绘画创作能力提高的研究 |
何宛蓉 |
南江县实验小学 |
1 |
小学生低段课堂倾听能力培养的研究 |
胡雅萍 |
南江县实验小学 |
1 |
初中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初探 |
孟 春 |
南江县下两中学 |
1 |
小学生主动学习方法的研究 |
蒲利蓉 |
南江县正直小学 |
1 |
小学一年级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研究 |
张俊芳 |
南江镇第二小学 |
1 |
多媒体课件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
张俊芳 |
南江镇第二小学 |
1 |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研究 |
李雪玲 |
南江镇第二小学 |
1 |
小学五年级暑假语文趣味性作业设计的研究 |
何泽翠 |
南江镇第二小学 |
1 |
小学数学探究学习方式的创新实践研究 |
陈晓梅 |
南江镇第二小学 |
1 |
小学潜质生转化的案例研究 |
戚 慧 |
南江镇第三小学 |
1 |
小学生德育评价“552”体系 |
吴 慧 |
南江镇第三小学 |
1 |
运用《最强大脑》记忆方法有效地提高学困生的识字记词能力的策略研究 |
唐 燕 |
巴中市实验小学 |
1 |
小学语文学科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自学的影响和作用研究 |
佘剑琴 |
恩阳区教科所 |
1 |
提高小学高段语文家庭作业质量的策略 |
熊 晓 |
巴师附小 |
1 |
小学中段计算错误原因分析及对策 |
赖 力 |
巴州区第四小学 |
1 |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师生互动策略的实践与研究 |
朱金东 |
恩阳区三河场镇中心小学 |
1 |
对高中物理受力分析难点突破的研究 |
赵天涯 |
恩阳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
1 |
地理课堂实施“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 |
吴 政 |
四川省南江中学 |
1 |
分层递进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
王树林 |
巴中市教科所 |
1 |
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思维方法提高高中学生思维品质的研究 |
马文礼 |
巴中市教科所 |
1 |
高中数学课堂四阶段互动式探究路径 |
余知才 |
通江县实验中学 |
2 |
善用图书室引领农村小学生校内阅读的策略 |
屈琼英 |
通江县诺江四完小 |
2 |
小学四年级群文阅读教学组文策略 |
路光春 |
通江县至诚小学 |
2 |
小学五年级数学学具运用指导策略 |
赵邦友 |
通江县至诚小学 |
2 |
优化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策略 |
陶大军 |
通江县至诚小学 |
2 |
小学数学整数乘法分配律的“二式四法五步”教学策略 |
刘 强 |
通江县实验小学 |
2 |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
陈 杰 |
通江县实验小学 |
2 |
高三后期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
徐 波 |
通二中 |
2 |
农村中学生克服数学计算题“会而不对”策略 |
蒲永昶 |
通江县文峰小学 |
2 |
小学六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
苟 亮 |
通江县文峰小学 |
2 |
小学生课外阅读教学的指导策略 |
杨艳平 |
通江县文峰小学 |
2 |
计算机辅助初中数学教学问题研究 |
李凌荣 |
通江县文峰小学 |
2 |
初中英语课堂小组座位编排策略 |
张于平 |
通江县火炬中学 |
2 |
新课程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
马添翼 |
通江县火炬中学 |
2 |
小学数学家作业批改实用性策略 |
徐福容 |
通江县火炬小学 |
2 |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巡视策略 |
李 彬 |
通江县火炬小学 |
2 |
在校园文化建设熏陶下农村学校学生信息素养调查分析 |
陈 洁 |
通江县麻石小学 |
2 |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策略 |
罗峥嵘 |
通江县列宁小学 |
2 |
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
张红梅 |
通江县涪阳小学 |
2 |
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
周 彬 |
通江县至诚职业中学 |
2 |
一年级学生良好书写习惯培养的有效策略 |
李彩琼 |
通江县六完小 |
2 |
儿童绘画想象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
杨晓燕 |
通江县六完小 |
2 |
提升六年级学生书写能力三策略 |
张利华 |
通江县六完小 |
2 |
低年级写字教学“四步”策略 |
夏 琼 |
通江县六完小 |
2 |
经典诗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拓展策略 |
张俊德 |
通江县长乐小学 |
2 |
小学生美术课堂动手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
樊 俊 |
通江县正文小学 |
2 |
让作文评语成为小学生作文的催化剂 |
付凤麟 |
通江县正文小学 |
2 |
小学体育课中运动技能教学组织策略 |
李尚华 |
通江县正文小学 |
2 |
小学生劳动习惯的养成策略 |
冯远生 |
通江县正文小学 |
2 |
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小学实践能力策略 |
景 春 |
通江县正文小学 |
2 |
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
杨克州 |
通江县正文小学 |
2 |
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的指导策略 |
关正铭 |
通江县正文小学 |
2 |
小学英语课堂游戏教学法 |
杨 香 |
通江县正文小学 |
2 |
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
肖春丹 |
通江县正文小学 |
2 |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改进探究 |
朱 江 |
通江中学 |
2 |
初高中英语教学有效衔接的研究 |
向 红 |
通江中学 |
2 |
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实验改进研究 |
罗 慧 |
通江中学 |
2 |
小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现状调查分析 |
岳景泉 |
平昌县实验小学 |
2 |
小学语文课内阅读指导策略 |
张泽芳 |
平昌县实验小学 |
2 |
农村小学古诗词课堂教学多读法 |
张国春 |
平昌县江口四小 |
2 |
小学前能生转化的有效方法 |
姜玉琼 |
平昌江口二小 |
2 |
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五步法 |
张 靳 |
平昌江口二小 |
2 |
提高小学生计算正确率的有效六步法 |
李金平 |
平昌江口二小 |
2 |
小学美术课与农村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的策略 |
严 红 |
平昌县华严小学 |
2 |
“班级接力日志”优化班级管理的策略 |
李 玉 |
平昌县涵水小学 |
2 |
巧用英语文化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策略 |
牟华民 |
平昌县涵水小学 |
2 |
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预习习惯策略 |
付秀琼 |
平昌县白衣小学 |
2 |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专题复习策略 |
杜平川 |
平昌县金山中学 |
2 |
农村初中生英语完形填空能力的培养途径 |
杨 继 |
平昌县佛楼小学 |
2 |
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解决途径 |
李本清 |
平昌县高峰小学 |
2 |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策略 |
陈 莉 |
平昌县高升小学 |
2 |
小学低段识字的教学方法 |
张和良 |
平昌县高升小学 |
2 |
七年级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策略 |
李兰英 |
平昌县高升小学 |
2 |
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
李正乾 |
平昌县风凉小学 |
2 |
在作文互改过程中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研究 |
李 梅 |
平昌县双鹿小学 |
2 |
小学语文课堂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 |
李小刚 |
平昌县民兴小学 |
2 |
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培养实践 |
陈其胜 |
平昌县风凉小学 |
2 |
培养农村小学中段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方法 |
向海燕 |
平昌县云台小学 |
2 |
利用主题活动培养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研究 |
吴凤琴 |
平昌县实验小学 |
2 |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策略 |
谭雪芝 |
平昌江口二小 |
2 |
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阅读和鉴赏自主学习策略 |
张洪祥 |
巴中市教育培训中心 |
2 |
中学课间体育活动形式、内容的研究 |
雷 勇 |
巴中市第三中学 |
2 |
激发初中生写作兴趣的教学策略 |
刘芷伶 |
巴州区水宁寺小学 |
2 |
中职计算机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
李俊蓉 |
巴中市职业中学 |
2 |
农村留守儿童零花钱使用情况调研报告 |
贺金蓉 |
巴州区光辉小学 |
2 |
指导小学高年段学生语文课前有效自主预习的策略 |
吴 平 |
巴州区梁永小学 |
2 |
城乡结合部小学留守儿童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 |
王 丽 |
巴州区第七小学 |
2 |
农村初中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方案 |
李本良 |
巴州区梁永初级中学 |
2 |
新课程下初中生练笔的评改问题解决策略 |
李本文 |
巴州区第十一中学 |
2 |
小学中段学生错别字形成的原因及矫正方法 |
叶 丹 |
巴州区金光小学 |
2 |
有效提高七年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指导策略 |
李华容 |
巴州区第八中学 |
2 |
农村九义校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
李春艳 |
巴州区石门小学 |
2 |
智力障碍学生青春期不良性行为个案研究 |
贾 飞 |
巴州区特殊教育学校 |
2 |
提高聋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
鲜晓玉 |
巴州区特殊教育学校 |
2 |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策略 |
佘 敏 |
巴州区第十小学 |
2 |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设计的策略 |
吴泽敏 |
巴州区第一小学 |
2 |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
杨 鸣 |
巴州区金碑小学 |
2 |
基于LABVIEW开发平台测量双涡轮式质量流量计相位差教学方法 |
王海超 |
巴州区化成职业中学 |
2 |
农村高中语文活动类课程实施策略 |
李阳升 |
巴州区奇章中学 |
2 |
高中英语听力训练“345” |
鲜晓平 |
巴州区奇章中学 |
2 |
巴中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策略 |
李 志 |
巴州区奇章中学 |
2 |
高中化学教学中记忆化学方程式的指导策略 |
胡 义 |
巴州区奇章中学 |
2 |
优化利用网络媒体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途径与方法 |
李 伟 |
巴州区化成小学 |
2 |
小学数学课堂总结“五式” |
汪超龙 |
巴州区第三小学 |
2 |
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策略 |
李 立 |
巴州区第四小学 |
2 |
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策略 |
潘秀琼 |
巴州区第四小学 |
2 |
小学高段留守潜质生的转化策略 |
罗春艳 |
巴州区第四小学 |
2 |
小学低段合唱教学模式的研究 |
彭红英 |
巴州区第四小学 |
2 |
小学生“两真”作文教学策略 |
苟莉苹 |
巴州区第三小学 |
2 |
提高小学生简便运算能力的策略 |
杨 均 |
南江县高塔乡小学 |
2 |
农村小学生食堂就餐管理的策略研究 |
何冬梅 |
南江县红四乡小学 |
2 |
盘活农村老教师资源的策略研究 |
何曙章 |
南江县红四乡小学 |
2 |
农村小学教师转化“沉默生”的策略研究 |
梁国新 |
南江县红四乡小学 |
2 |
农村小学古诗文教学教法探索的研究 |
康华蓉 |
南江县长赤九义校 |
2 |
优化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的研究 |
柳筱翠 |
南江县长赤九义校 |
2 |
幼儿手指游戏的研发与运用 |
李晓欢 |
南江县示范幼儿园 |
2 |
小学中段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策略研究 |
陈加强 |
南江县沙河镇小学 |
2 |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方法 |
郭鹏飞 |
南江县沙河镇小学 |
2 |
农村初中物理课堂练习设计分类研究 |
程开吉 |
南江县高桥乡初级中学 |
2 |
小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培养方法 |
吴慧琼 |
南江县凉水小学 |
2 |
农村小学生阅读力提升策略 |
杨江平 |
杨坝镇新民小学 |
2 |
调动潜质生语文课堂学习积极性的策略 |
陈代琴 |
大河小学 |
2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研究 |
文建蓉 |
南江镇第四小学 |
2 |
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
尹文熙 |
南江镇第四小学 |
2 |
中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
马丽萍 |
南江正直中学 |
2 |
《日记,开启山门的魔咒——如何让学生快乐作文》 |
喻 华 |
南江正直中学 |
2 |
农村五年级小学阅读能力培养 |
蔡小燕 |
南江下两镇东垭小学 |
2 |
小学高段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的策略 |
张 凯 |
南江下两镇东垭小学 |
2 |
联系生活培养小学生数感策略初探 |
陈桂花 |
南江下两小学 |
2 |
提高小学中段学生计算能力的实践研究 |
许 伟 |
南江下两小学 |
2 |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研究 |
陈志鸿 |
南江实验小学 |
2 |
元认知水平对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探究 |
张淑婧 |
南江县实验小学 |
2 |
促进小学生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的策略研究 |
陈 彬 |
南江县实验小学 |
2 |
从读题入手培养小学生应用题审题能力的研究 |
王艺良 |
南江县实验小学 |
2 |
让小学生快乐作文的方法探索 |
宋 静 |
南江县实验小学 |
2 |
小学低段规范学生语言行为的实验研究 |
罗全华 |
南江县实验小学 |
2 |
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的探究 |
沈丽蓉 |
南江县下两中学 |
2 |
初中物理力学教学中学生“前概念”的研究 |
张琼方 |
南江县下两中学 |
2 |
初中地理教学读图、析图能力的探讨 |
周青岚 |
南江县下两中学 |
2 |
初中数学趣味引入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
岳俊武 |
南江县下两中学 |
2 |
小学一年级学生听讲习惯培养的方法研究 |
王 丽 |
南江镇第二小学 |
2 |
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
刘迎春 |
南江镇第二小学 |
2 |
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方法探索 |
王 丽 |
南江镇第二小学 |
2 |
小学数学学生讲题培养研究 |
冉秀萍 |
南江镇第二小学 |
2 |
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有效评价策略的研究 |
董元颂 |
南江镇第二小学 |
2 |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展示过程”中导思策略研究 |
郑雪梅 |
南江镇第二小学 |
2 |
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研究 |
李跃刚 |
南江镇第三小学 |
2 |
小学生“感恩教育”途径的实践研究 |
任晓艳 |
南江镇第三小学 |
2 |
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养成教育 |
李淑韵 |
南江镇第三小学 |
2 |
小学生勤俭节约习惯养成教育方法的研究 |
孙 洁 |
南江镇第三小学 |
2 |
小学生数学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 |
岳壮志 |
南江镇第三小学 |
2 |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与习惯培养策略初探 |
黄国强 |
南江县长征小学 |
2 |
激发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研究 |
邢邦琼 |
南江镇第二小学 |
2 |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
陈 俊 |
平昌县江口二小 |
2 |
职高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
张 强 |
南江县小河职业中学 |
2 |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
刘华蓉 |
巴师附小 |
2 |
初中古诗文教学有效路径的实践研究 |
莫金城 |
恩阳区教科所 |
2 |
初中学生英语有效预习习惯的策略 |
韩佳君 |
巴中中学 |
2 |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实效性研究 |
蒋春艳 |
巴中市第三中学 |
2 |
小学潜质生转化个性化策略研究 |
符道坤 |
南江县高桥小学 |
2 |
农村小学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原因分析及对策 |
彭福成 |
巴州区中兴小学 |
2 |
小学数学“先学后教”教学策略 |
陈天学 |
巴州区第十一小学 |
2 |
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及优良品质形成的因素分析及矫正策略 |
赖 力 |
巴州区第四小学 |
2 |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 |
黄 燕 |
巴州区第十一小学 |
2 |
古诗词鉴赏中的典故解读策略 |
肖业鲲 |
四川省南江中学 |
2 |
中学化学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方法 |
周健全 |
四川省南江中学 |
2 |
高中历史课堂渗透语文元素的教学法研究 |
蒲小龙 |
四川省南江中学 |
2 |
高中数学引导学生深度参与的课例研究 |
刘俊秀 |
四川省南江中学 |
2 |
引导学生理解抽象艺术的实践探索 |
庞继承 |
四川省南江中学 |
2 |
中学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 |
李仕林 |
四川省南江中学 |
2 |
高中地理合作探究式教学研究 |
范 琴 |
四川省南江中学 |
2 |
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高效运用策略 |
何川江 |
通江县实验中学 |
3 |
小学低段学生语文课堂主动答问习惯培养六法 |
唐永茂 |
通江县至诚小学 |
3 |
小学三年级数学举例论证法教学策略 |
赵 韵 |
通江县至诚小学 |
3 |
农村中学留守学生现状及班主任工作调查研究 |
杨若飞 |
通江县铁佛中学 |
3 |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作业良好书写习惯培养策略 |
向晓蓝 |
通江县实验小学 |
3 |
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错题集的建立和有效利用的策略 |
李晓琼 |
通江县实验小学 |
3 |
小学低段计算教学方法的探索 |
陈桂珍 |
通江县广纳小学 |
3 |
利用英语文化培养初中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 |
赵文梁 |
通江县瓦室中学 |
3 |
农村小学美术课堂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方式 |
陈佳阳 |
通江县文峰小学 |
3 |
初中学生语文学习情感培养策略 |
李 静 |
通江县文峰小学 |
3 |
数字资源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
谭 俊 |
通江县文峰小学 |
3 |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
杨 俊 |
通江县文峰小学 |
3 |
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低效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
张建春 |
通江县文峰小学 |
3 |
提高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方法 |
张宗军 |
通江县麻石中学 |
3 |
提高八年级学生物理作业质量的研究 |
袁 敏 |
通江县麻石中学 |
3 |
初中英语教学导入方法 |
李彩兰 |
通江县麻石中学 |
3 |
自然拼读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
王 攀 |
通江县麻石中学 |
3 |
提高初一学生对生物学科兴趣的策略研究 |
谷晓东 |
通江县麻石中学 |
3 |
小学生数学作业质量现状调查报告——以通江县跑马小学为例 |
刘 乾 |
通江县跑马小学 |
3 |
“顺口溜”调动初中生情趣识记历史策略 |
朱福平 |
通江县火炬中学 |
3 |
初中物理“板块教学法” |
杨明勇 |
通江县火炬中学 |
3 |
校园集体舞激活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策略 |
蒋 武 |
通江县火炬中学 |
3 |
小学数学六年级学生计算错误的成因及对策 |
马婉箐 |
通江县火炬小学 |
3 |
农村小学五年级体育课内容选择及运用策略 |
伍建川 |
通江县火炬小学 |
3 |
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策略 |
曹阿霁 |
通江县火炬小学 |
3 |
通江县麻石学区学生周一学习状态不佳调查报告 |
王忠正 |
通江县麻石小学 |
3 |
农村小学低段音乐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教学策略 |
楚小刘 |
通江县麻石小学 |
3 |
农村小学英语兴趣培养策略 |
金 珊 |
通江县麻石小学 |
3 |
提高农村小学课间操质量的有效策略 |
倪海燕 |
通江县麻石小学 |
3 |
在农村小学高段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策略 |
林 琳 |
通江县麻石小学 |
3 |
小学第一学段识字教学的三步策略 |
曾莉茹 |
通江县瓦室小学 |
3 |
改画初中物理等效电路的指导策略 |
陆 敏 |
通江县三中 |
3 |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及策略 |
付绍令 |
通江县六完小 |
3 |
浅谈插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
赵翠琴 |
通江县正文小学 |
3 |
农村小学生语文课堂随机写作策略 |
蔡丽华 |
通江县正文小学 |
3 |
小学数学课内练习设计有效性的策略 |
张 艳 |
通江县正文小学 |
3 |
农村小学生感恩品质培养策略 |
金久云 |
通江县正文小学 |
3 |
小学音乐唱歌教学歌唱方法及特点策略研究 |
冷明鸿 |
通江县正文小学 |
3 |
浅谈规范六年级学生作图习惯的策略 |
张力夫 |
通江县正文小学 |
3 |
采用信息技术培养农村小学生创新精神的策略 |
何书东 |
通江县正文小学 |
3 |
设计高效率的小学语文作业的策略 |
向 璠 |
通江县正文小学 |
3 |
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质量的有效策略 |
朱久芳 |
通江县正文小学 |
3 |
小学生课堂小组合作分组的策略 |
刘树林 |
通江县正文小学 |
3 |
培养低年级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研究策略 |
罗 蓉 |
通江县正文小学 |
3 |
培养农村小学生正确拼读与高效记忆英语单词的方法 |
符纯亚 |
通江县正文小学 |
3 |
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
任 凤 |
通江县正文小学 |
3 |
微型日记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的影响 |
刘 玲 |
通江县正文小学 |
3 |
小学生音乐课堂教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 |
杨雨璐 |
通江县正文小学 |
3 |
提高三年级学生回答问题的完整性 |
|
通江县正文小学 |
3 |
幼儿园体育活动指导策略 |
郭 蓉 |
通江县文教示范幼儿园 |
3 |
课堂摄像的机位选择及影响拍摄的其他事项 |
李瑞东 |
通江中学 |
3 |
网班网络稳定性建设探索 |
李瑞东 |
通江中学 |
3 |
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
王晓丽 |
通江中学 |
3 |
多元智能理论支撑下的后进生转化策略探究 |
孙晓玲 |
平昌县第三中学 |
3 |
识字“六法” 写字“三到位”—— 小学低段识字写字教学有效策略 |
杨玉芹 |
平昌县进修校 |
3 |
小学起步作文写作兴趣的培养方法 |
何 莉 |
平昌江口二小 |
3 |
培养小学生英语书写能力的有效方法 |
罗 娇 |
平昌县华严小学 |
3 |
初中语文字词教学“三步训练法”策略 |
潘梦鸿 |
平昌县涵水小学 |
3 |
山区农村小学起步作文教学策略 |
徐云峰 |
平昌县高升小学 |
3 |
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策略 |
张洪芝 |
平昌县白衣小学 |
3 |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评价策略 |
李 燕 |
平昌县白衣小学 |
3 |
农村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课堂教学策略 |
陈 松 |
平昌县白衣小学 |
3 |
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预习能力策略 |
陈晓兰 |
平昌江口二小 |
3 |
新高考背景下培养高中生诚信考试行为“八要领” |
刘 凡 |
平昌县金山中学 |
3 |
时事政治在农村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
王 勇 |
平昌县金山中学 |
3 |
初一学生喜欢玩手机的有效对策 |
陈汝型 |
平昌县金山中学 |
3 |
教育关爱留守学生的“三要素”和“十落实” |
贾召芹 |
平昌县金山中学 |
3 |
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的策略 |
韩 劲 |
平昌县六门小学 |
3 |
七年级学生语文课堂质疑习惯的培养策略 |
王玉蓉 |
平昌县龙岗初中 |
3 |
小学语文低段识字课堂教学之五法 |
蔡凌萍 |
平昌县邱家小学 |
3 |
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
冯治坤 |
平昌县邱家小学 |
3 |
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教育策略 |
何芳远 |
平昌县云台中学 |
3 |
提高高中学生解答历史材料题能力的策略 |
李 勤 |
平昌县云台中学 |
3 |
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生活化的对策 |
张述容 |
平昌县元山小学 |
3 |
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研究 |
王倩林 |
平昌县土兴小学 |
3 |
初中英语单词记忆的有效方法 |
罗良映 |
平昌县元山中学 |
3 |
数学课堂巡视走进孩子心灵的策略 |
张华琼 |
平昌县信义小学 |
3 |
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策略 |
杨 志 |
平昌县华严小学 |
3 |
基于教学反思的例题教学优化设计案例研究报告 |
李发勇 |
巴州区大和小学 |
3 |
农村初中数学两极分化成因及教学策略 |
李 平 |
巴州区大和小学 |
3 |
乡村学生极端个性心理分析与矫正措施 |
王 永 |
巴州区白庙小学 |
3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错误资源的策略 |
张清州 |
巴州区第六小学 |
3 |
班主任与七年级学生友好相处的策略 |
程晓琴 |
巴州区青山小学 |
3 |
初中学生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
明治安 |
巴州区石门小学 |
3 |
活跃小学语文课堂气氛的策略 |
刘佳香 |
巴州区玉堂小学 |
3 |
构建翻转课堂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 |
孙仁学 |
巴州区第十小学 |
3 |
提高城市学校外来民工子女音乐素养的途径与方法 |
成晓俊 |
巴州区第一小学 |
3 |
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策略 |
李朝政 |
巴州区第一小学 |
3 |
有效提高农村小学生表情朗读能力的策略 |
杨淑清 |
巴州区店子小学 |
3 |
农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策略 |
康 雄 |
巴州区三江初级中学 |
3 |
小学英语单词记忆教学策略与方法 |
李 萍 |
巴州区曾口小学 |
3 |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阅读、理解、创新”问题教学策略 |
杨明刚 |
巴州区化成职业中学 |
3 |
农村初中学生攻击行为产生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
|
巴州区奇章中学 |
3 |
高一学生早恋得因素分析及对策 |
肖清文 |
巴州区奇章中学 |
3 |
小学数学学困生个案研究报告 |
张凤臣 |
巴中师范附属实验小学 |
3 |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有效预习习惯的策略 |
张丽琼 |
巴中市第二中学 |
3 |
培养良好书写习惯的策略 |
张志林 |
南江县高塔乡小学 |
3 |
农村学校留住年轻教师的策略研究 |
陈启林 |
南江县红四乡小学 |
3 |
培育农村小学生互相帮扶意识的策略研究 |
潘 刚 |
南江县红四乡小学 |
3 |
初中数学作业布置策略与方法的探索 |
胡 斌 |
南江县长赤九义校 |
3 |
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的研究 |
贾 娟 |
南江县长赤九义校 |
3 |
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 |
蒲婷婷 |
南江县长赤九义校 |
3 |
提高小学生计算正确率的研究 |
吴丽琴 |
南江县长赤九义校 |
3 |
低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研究 |
徐 爽 |
南江县长赤九义校 |
3 |
小学生数学问题积极性的培养方法 |
颜 琼 |
南江县长赤九义校 |
3 |
小学低段作文课堂教学的研究 |
赵 超 |
南江县长赤九义校 |
3 |
英语课堂中初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研究 |
王玉婷 |
南江县长赤九义校 |
3 |
农村小学高段朗读习惯的培养策略研究 |
徐晓春 |
南江红光镇小学 |
3 |
提高农村小学写作能力的有效策略 |
付露莹 |
南江红光镇小学 |
3 |
提高学生数学作业质量即学习习惯的养成策略 |
汪雪花 |
南江县沙河镇小学 |
3 |
农村小学留儿童厌学情绪的心理辅导研究 |
王茂三 |
南江县大河镇白院小学 |
3 |
浅谈小学生数学书写习惯的培养 |
王责琼 |
南江县凉水小学 |
3 |
小学语文中段朗读训练初探 |
杨惠临 |
南江县凉水小学 |
3 |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成焕然 |
南江县凉水小学 |
3 |
小学生书写习惯养成的方法探索 |
杜丽萍 |
南江下两镇东垭小学 |
3 |
三年级学生语文预习习惯培养的研究 |
夏 珊 |
南江县实验小学 |
3 |
农村小学生学习美术兴趣的方法探索 |
郑秋雪 |
南江下两镇东垭小学 |
3 |
双向作业批改记录在小学数学中的尝试运用 |
罗 珊 |
南江下两镇东垭小学 |
3 |
引导低年级学生倾听方法的研究 |
佘 惠 |
南江下两镇东垭小学 |
3 |
小学生歌唱情感培养的研究 |
李 霞 |
南江下两镇东垭小学 |
3 |
小学低年级识字能力培养的研究 |
李淑蓉 |
南江下两镇东垭小学 |
3 |
小学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研究 |
廖小惠 |
南江下两镇东垭小学 |
3 |
一年级下册语文易混生字的区分和识记方法的教学策略 |
袁晓娟 |
南江下两小学 |
3 |
农村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好习惯培养策略研究 |
廖清泉 |
南江下两小学 |
3 |
习作《说说心里话》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
郑开科 |
南江下两小学 |
3 |
对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 |
曾红梅 |
南江实验小学 |
3 |
小学亲子阅读的指导策略 |
李 艳 |
南江实验小学 |
3 |
有效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
白宇弘 |
南江县实验小学 |
3 |
从伦理学观点看教师对学生的期望的分析 |
宋 丹 |
南江县实验小学 |
3 |
在化学计算题中培养初中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实践研究 |
魏仁贵 |
南江中学 |
3 |
初中物理有效练习的设计应用和管理的策略研究 |
周 江 |
南江县下两中学 |
3 |
显微镜实验教学的研究 |
袁 蓉 |
南江县下两中学 |
3 |
初中数学概念有效教学的研究 |
陈星宇 |
南江县下两中学 |
3 |
初中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途径及误区分析 |
杨 旭 |
南江县下两中学 |
3 |
地理教学中兴趣的培养探究 |
周 琴 |
南江县下两中学 |
3 |
女生青春期健康教育的研究 |
李晓春 |
南江县下两中学 |
3 |
思想品德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 |
王文通 |
南江县下两中学 |
3 |
初中政治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
孙 伟 |
南江县下两中学 |
3 |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
周国富 |
南江县下两中学 |
3 |
探究提问技巧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应用方法的探索 |
钟 伟 |
南江县下两中学 |
3 |
初三学生运用语文答题技巧规范答题的训练研究 |
翁 玲 |
南江县下两中学 |
3 |
农村初中学生数感培养之探讨 |
陈晓云 |
南江县下两中学 |
3 |
农村初中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
陈 兰 |
南江县下两中学 |
3 |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问题与策略的研究 |
王 倩 |
南江县下两中学 |
3 |
农村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 |
赖祯艳 |
南江县下两中学 |
3 |
提高初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研究 |
蒲思静 |
南江县下两中学 |
3 |
农村初中英语情景教学方法的研究 |
何孟春 |
南江县下两中学 |
3 |
小学生思考力培养方法探索 |
黎小芸 |
南江镇第二小学 |
3 |
“良好礼仪习惯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
刘仕琴 |
南江镇第三小学 |
3 |
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
马腾芬 |
南江镇第三小学 |
3 |
小学体育运动安全的研究 |
杜俊英 |
南江镇第三小学 |
3 |
小学生自主阅读研究 |
胡 慧 |
南江镇第三小学 |
3 |
小学生数学自评与互评能力的培养 |
魏德蓉 |
南江镇第三小学 |
3 |
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培养策略 |
何文斌 |
南江镇第三小学 |
3 |
在体育游戏中培养中班幼儿的合作意识 |
何 旺 |
南江县实验幼儿园 |
3 |
让幼儿早操走向开放 |
张 琼 |
南江县实验幼儿园 |
3 |
提高小学生数学作业质量的策略 |
王小兰 |
南江县长征小学 |
3 |
小学数学课堂作业优化设计的研究 |
张 勇 |
南江县长征小学 |
3 |
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 |
祝 兵 |
南江县长征小学 |
3 |
国学启蒙教育实践策略研究 |
蒋礼平 |
南江县长征小学 |
3 |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建立教育服务体系研究 |
马久禄 |
恩阳万安小学 |
3 |
英语习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
陈西容 |
通江县广纳中学 |
3 |
初中体育课堂指导策略 |
杜亚雄 |
通江县广纳中学 |
3 |